服务行业信息化发展助力中国数字化建设

首页 政策法规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2-11-01 16:39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廊坊)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廊坊市人民政府

20225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全市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到2025年。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基础条件

1.数字产业化全省领先。全市抢抓大数据、云计算、新型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有利时机,加强外引内联、加快技术创新、加大项目培育,数字产业加速壮大。十三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入统企业达到11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65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京南·固安高新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廊坊开发区大数据产业集群已汇聚骨干企业50余家,成为全省首批唯一的大数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全市数据中心在线服务器数量已超过70万台,服务器数量和产业规模均居全省前列,成为京津冀数据存储高地和北方算力中心。信息消费逐步壮大,我市获评国家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特色型)、2个项目获评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一批企业获评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

2.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速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十三五期间,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35家,香河机器人小镇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园区,认定市级数字化车间40家。持续推进智能试点示范推广行动,全市124家重点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诊断全覆盖。围绕打造现代商贸物流重要产业基地,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数字文创等产业领域蓬勃发展,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国菜鸟骨干网、韵达华北地区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对蔬菜水果进行精准耕种、实时观测和远程控制,开发智能增温云服务平台等一批智慧应用,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溯源、智能监控、标准化管理。

3.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会展经济蓬勃发展,每年举办国内外品牌展会40余个。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在全国首次探索大型展会云上筹办新模式,利用5G等信息技术,主要活动全部上云上网。数字经济大会已经成为国内数字经济领域重要的思想交流平台、智慧共享平台、商务合作平台和产业推进平台。数字金融获得较快发展,金融机构银税贷等多款以大数据风控为根基的创新性产品相继落地。廊坊文旅线上发力,积极推出云游模式,以VR全景技术搭建网上虚拟展厅,对全市重点文旅资源进行宣传展示,有效丰富线上文旅产品创新供给,云赏廊坊直播展示实现720度云上游廊坊,通过网上展馆及网上直播带货实现产业联动。

4.创新引领动能凸显。十三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由十二五期末的135家增至905家,增长5.7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3262家增至8796家,增长1.7倍,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集聚了新奥科技、华为、京东方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国内首条全柔AMOLED生产线建设投产,创新研发五觉特种机器人系列产品、OLED发光材料及彩色光刻胶材料技术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核心关键技术。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3件。

5.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全市网格化治安巡逻防控体系建设,已建成智慧平安社区194个,智慧警务站81个,万人视频监控安装率全省第一,打造全域覆盖、全程可控的智慧护城河。扎实服务企业和群众,全面提升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6.8%。企业开办时间率先进入小时时代。充分依托一窗通平台,提升拓展一站式功能,全程实现指尖办。深入推进城管智能化建设,市数字城管系统年均处置城市管理类案件40余万件,结案率达到99%以上。智慧社保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全覆盖。建立了劳动监察网格化体系和网络化平台,县级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对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的分类监管、动态监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创新引领发展动能偏弱。研发创新重技术、轻模式、转化少现象比较明显,创新成果散、单、小状况较为突出,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尚显不足,创新环境载体能力亟待加强,创新外联内生动力不强,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推广应用尚需加强。

二是数字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全市信息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占比过大,与属地产业关联度较低,对集群化、链条式发展带动力偏弱,受周边发展高地虹吸作用、规划管控、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落地达产大项目、优项目、强项目不多,增量碎片化明显,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价值链占位相对低端。大数据产业非实时服务较为突出,大数据应用和分析服务水平较低。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仍以代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快,在产业链价值分成中低位利少现象突出。

四是数字化转型步伐偏慢。数据生产要素作用发挥不够,数据融合共享共用尚需加强,信息应用整合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数据+应用合力,受资金、政策、认知等因素制约,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偏慢,数据驱动发展、智能带动转型的动力不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

(三)面临形势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时期,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一些新的形势要求。

从国际看,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重塑数字时代的国际新格局。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各国抗击疫情进程中快速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办公、视频会议、云端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

从国内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方式正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水平,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从省内看,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深入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将为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和强大动能。河北将放大京津两大都市和本省自身巨大内需潜力,以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创新驱动,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活力。

从周边看,北京以强化四个中心+增强四个服务为目标,在一核两翼三圈三轴,两区两带五新双枢纽的产业空间格局下,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天津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在产业上将深化京津冀产业协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促进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京冀共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雄安新区以五新为目标,将以五年规划、三年目标、两年任务总体部署,努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并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产业模式,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从全市看,十四五时期,廊坊市处于重大机遇多重叠加、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是全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拥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全域都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承担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推进交通、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责任。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门户地位凸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全市将加速数据有序共享和价值化,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推进数字廊坊建设引领数字经济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借势雄安带动全市数字经济提质增效,以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北中南三大板块全面提升,助推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形成数字廊坊强大发展动能。

(二)基本原则

秉持协同共进,一体化发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统领,推动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临空经济区(廊坊)形成以数字服务业为代表的发展新动能,推动南部县(市)借势雄安新区建设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全面实现全市数字经济与京津雄的协同发展。

坚持行稳致远,特色化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数字消费扩容提质,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数字经济发展廊坊路径

突出改革创新,跨越式发展。提升信息科技创新能力,强力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创新人才凝聚,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统筹效益安全,高质量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增量和质量,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践行智能+绿色融合发展路径,提升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水平,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在取得效益的同时确保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安全。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增强,数字产业在京津冀区域的竞争力大幅跃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领跑全省,数字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获得突破性进展,智慧物流、数字医疗、智能交通等现代服务业数字化飞跃发展,智慧农业稳步推进,信息消费规模实质性扩大,智慧社区和数字乡村全域覆盖,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成为京津数字产业转移重要承载地和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点,全面建成中国北方信息产业名城,成为全省领先的数字经济高地。

(二)领域目标

1.数字产业做大做强

做强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具有区域领先优势的标志性产业链,成为京津冀数字产业新高地。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力争突破100亿元。

2.产业数字化领跑全省

实现重点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临空服务业智能化转型全省领先。到2025年,骨干企业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比例达到50%,上云企业达到7000家。

3.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新型智慧城市基本建成,数字政府建设效果显著,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数字化治理机制,数字经济法制化发展环境初步确立,覆盖市县两级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到2025年,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到95%以上,数字治理水平达到省内领先。

4.数字信息基础显著夯实

力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自主创新突破,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和在京津冀有影响力的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具有廊坊特色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到2025年,建成5G基站不低于5000个,100M及以上带宽用户占比不低于95%

廊坊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指标表

分类

指标名称

2020

2023

2025

单位

备注

数字产业化

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

188.84

230

264

亿元

按年平均

增长率6.9%计算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

240.81

294

336

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R&D)投入强度

1.75

1.85

1.95

%

按电子信息制造业计算

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71

100

120


产业数字化

两化融合发展指数

35.10

35.4

35.6

%


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

32.52

35

37

%


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53.92

56

58

%


工业互联网平台

4

6


市级数字化车间数量

20

50

75


网络零售额l

146.8

200

250

亿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

120597

122000

125000

/人年


数字基础设施

互联网普及率

95

96

98

%


家庭宽带接入户数

180

190

210

万户


100M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

92.5

93

95

%


5G基站数量

1328

3000

5000


网市际出口带宽

8.5

9.5

11

Tbps


四、发展布局

(一)总体布局

十四五期间,廊坊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廊坊蓄积的发展势能正在加快释放,重点围绕1+5市域主导产业、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核双极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将中部城区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打造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领区,成为全省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的新兴数字产业发展高地。北三县重点推进高端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以智慧化城市服务、数字文旅、数字文创、数字康养为重点,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南三县重点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钢木家具、塑料制品、保温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家居、整机整装装备制造、基础新材料为重点,打造成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动能聚集区,形成中部核心,做优做强,南北两极,辐射带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区域布局

1.一基引领为核心

中部城区(含临空经济区)定位在数字经济核心引领区,即数字产业化的核心载体。有效利用中部地区数字产业发展基础,切实放大临空经济区(廊坊)、廊坊开发区数字产业优势,依托固安新型显示、高端制造等产业优势,做优做强大数据、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通信导航等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航空服务、科创服务、商贸会展、数字金融、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数字文旅、数字交通、智慧医疗康养作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重点。

2.北向融合铸动能

北三县定位在数字化京津冀融合增长极,加快建设科创燕郊、智造三河、商务大厂、文旅香河。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对标对表,实现与北京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齐头共进。在推动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四统一协同发展中发展数字经济,依托大厂数字经济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围绕量子、脑科学、区块链、纳米能源、应用数学等核心领域,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北三县在中试孵化环节、制造环节和配套服务环节加强协同。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重点做好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承接,实现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3.南促转型重提升

南三县定位在数字化应用和转型提升极,借势雄安谋篇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探索数字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窗口和总部设在北京,运营中心、子公司或创新中心设在雄安,产业化基地、中试转化基地、技能培训基地设在南三县的合作模式。围绕南三县家具定制、特色食品、保温材料等优势产业做好产业数字化转型,借力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开展智能制造,提升两化融合水平,加大私人订制和大规模定制等制造新模式应用,培育持续强大的转型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与北三县和中部城区形成特色明显、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五、主要任务

(一)打造数字产业发展新增量

科学规划数字产业发展路径方向,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通讯终端设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形成京津冀数字产业新高地。

1.扩大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构建共创、共赢、共发展的共融共进共生发展格局,以人工智能等产业链为基础,促推产业生态完善,增强产业集群凝聚力。以新型显示、通讯终端、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方向为重点,打造廊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用好用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同时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的战略合作。依托富智康、维信诺等精密电子龙头企业,以通信终端、云计算、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北斗导航、物联网等应用为重点领域,积极引入精密模具设计制造、柔性电路板等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培育核心零组件、方案研发设计等配套产业,形成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基础产业,突出抓好基材型材、部(组)件、制造装备、工艺设备等要素关联产业培育。

专栏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量扩能专项行动

航空电子:积极加强与国内外航空航天领域龙头企业对接交流,重点发展航空科技创新产业、航空保障、零部件维修和信息科技类产业,推进大厂县航空航天材料与结构件环境及可靠性服役评价平台、钦枞机电航空航天结构件智能制造、北斗神州惯性器件研发生产等项目建设。依托航空综合维保企业,带动吸引商(通)飞上下游零配件制造及空管系统制造商落位。

智能装备:依托精雕数控等骨干企业,开发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并具备网络通信功能的金属切削、特种加工、精密成型加工等高档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设备。加快发展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它能源驱动的主流3D打印工艺装备,做强做大香河机器人小镇,打造国家机器人创新示范小镇,成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园区、国家机器人产业集群标杆。做大做强智能装备关键部(组)件生产制造产业,支撑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依托新奥燃气设备等骨干企业扩展物联网采集设备等其他终端产品线,形成智能终端全产业发展新格局,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新材料:重点引进培育石墨烯等电子基础材料、细粒径球形钛合金粉末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有机陶瓷基材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专用基材骨干企业,研发稀土磁性材料等稀土先进材料产品。推进稀土材料绿色化生产。

基础产业:紧密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配套、制造、研发、试验需求,突出抓好基材型材、部(组)件、制造装备、工艺设备等要素关联产业培育。加强新型传感器、工业软件、智能控制、机器视觉等技术产品化,强化集成应用,围绕航空航天电子系统配套需求,加强捷联惯性导航、飞控姿态控制、数据链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2.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量提质

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面向医疗、交通、电力、家具、安防、农业、社保、教育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以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龙头,引领企业努力扩大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产品供给。鼓励中石油管道通信电力和中油龙慧等骨干企业,加快开发能源输送、远程巡修等物联网应用产品和服务,积极引导润泽科技、联通北方云基地等大数据龙头企业,持续向大数据软件开发、绿色数据中心运营方向跃进。

专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壮大行动

人工智能:依托华为产品和技术,积极开拓市场、研发创新和发展上下游产业,打造具备独立市场能力和影响力的本地品牌,推动与华为生态产业链战略合作,加快建设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冀为好望机器视觉生产线和百信生产线项目。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廊坊)智能城市物联感知实验室,打造人工智能科创平台。

工业软件:发展物联网嵌入式软件、传感网智能管理软件等物联网软件产品。加快窄带物联网(NB—IoT)等低功耗广域网技术转化,基于全市通讯终端、智能家居、食品健康等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鼓励引导软件领军企业与富智康、云谷等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共组开发团队,针对细分应用领域,开展通用工业服务软件和垂直服务软件开发。

终端软件:依托华为(廊坊)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针对HarmonyOS 2(鸿蒙操作系统)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引导企业根据发展需要融入国产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生态。针对通讯终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环境监测、路网管控等细分场景,开发兼具嵌入式、低功耗、微应用、云应用等技术特征的软件产品。鼓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基于自身优势推动软件开源、标准共享、接口互认,引导软件企业谋求隐形长远的发展利益。

集成创新:在临空经济区(廊坊)加快建设东华智慧城市华北区域总部基地,推动信创研发中心、数字乡村研发中心、数字文旅产品开发中心以及工业互联网研发中心等四大研发中心落地投产。依托北京东方金信华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建设政务大数据应用研发中心、市域治理等2个研发中心,支撑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华为按照一中心四平台的发展战略,以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核心,建设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3.持续推动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突出打造京津冀热数据中心集群,突出基础架构、数据资源、应用服务和支撑服务等产业实体集聚。科学布局数据存储、计算、传输设备制造企业布点建厂,健全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链。建设国产自主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产业生态创新中心,吸引高精尖企业落地,推动本地产业智能化升级。引导大数据产业聚焦工业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等新增长点,实现跨产业融合并进。打造从基础材料、配套件、显示模组到显示终端完整产业链条,建成国内领先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深入推进京津冀三地新型显示产业协同创新,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技改升级投入,通过技术突破带动产品创新,实现产品结构优化。

专栏优势产业提质增量专项行动

大数据服务化转型:承接北京数据资源、高等级数据中心和算法建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疏解,优化域内数据中心布局,引导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发展,建设京津冀热数据中心集群。依托润泽国际信息港等项目,以安次区国富新型数字融合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为引领,科学引导在建或投运数据中心向数据采集和预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流通、大数据培训、数据安全、数据可视化产业方向转型。鼓励大数据服务商以SaaSPaaS云服务形式推广在线大数据分析服务。抓实重点项目推进,加强项目联动,构建大数据服务的差异化、特征化发展格局。

新型显示创新拓展:持续支持京东方、维信诺等龙头企业稳固中小尺寸液晶模组、柔性AMOLED显示屏等产业优势。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着力引进高世代面板企业,配套引进驱动IC、背光源、掩膜板等企业,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提升柔性AMOLED面板、中小尺寸TFT—LCD面板及模组、单色液晶显示屏等质量工艺水平,探索布局柔性、量子点、全息、Micro—LED等前沿显示技术投产达产。积极向智慧车联、智慧零售、工业互联网等应用领域拓展,培育新兴增长点。将龙头企业全球领先的显示、传感和系统器件核心能力,应用到交通、家居、办公、安防、教育、通信等领域,加快城市光空间城市夜经济等跨界解决方案落地。

通信终端集群化发展:以供应链融合促进企业发展联动,带动显示屏、芯片、射频天线、PCB等通信终端总装配套企业抱团发展。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精密电气连接器、精密线缆及组配、计算机机壳及准系统、计算机系统组装、无线通讯关键零组件及组装、光通讯组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合金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

4.加快数据价值化进程

依据《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按照国家、河北省统一部署,细化数据资源化和要素化实施路径。联动京津,加快政务民生数据共享共用,将廊坊打造成为数据上的京津冀关键节点。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数据开发和创新应用服务,鼓励个人和机构以数据投资、知识入股等模式参与生产经营,最大限度放大信息资源价值。加快政务数据开放,以数据+场景模式实现政府沉睡数据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放大政务数据价值。引导企业完善自身数据架构和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领域建设、管理、应用水平,推动政务和产业领域数据要素流通转化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动力。

专栏数据跨域流通和价值化推进行动

打造数据上的京津冀关键节点。依托大数据存储、算力和服务产业优势,引进北京数据交易流通等新业态向全市聚焦,带动全市与北京、天津社会资源和市场主体之间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以数据流驱动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在交通、航运、旅游、环保、教育、信用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共建,建设一批政务数据共认、基础教育互认、环境保护数据共享等大数据跨域融合应用示范项目。

临空型数据价值化应用示范。依托临空经济区(廊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港,以物流、科技、商务、金融等为重点产业领域,探索从个案规则到合作规范的跨境数据流动路径。开展企业数据流通试点探索新模式,完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以个人信息跨境流动为突破口,通过数字海关、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充分验证国际数据安全交易的技术与监管规则。

向海型数据价值化应用示范。借势天津港对京津冀腹地的辐射带动效应,以京东集团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等智慧物流项目建设为引领,依托京津冀三地物流营销网络,构建统一的无水港物流协同系统,实现车货资源无缝衔接和箱迹追踪,打通无水港集装箱统筹集港绿色通道,为腹地客户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


(二)加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加快建设1+5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工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关键制造工艺装备物联网化改造,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路径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流程再造、供应链集成等方面能力水平。

1.成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聚焦制造业整体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鼓励骨干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向行业级平台、区域综合性平台转化。推动行业知识经验在平台沉淀集聚,面向廊坊传统产业转型、新型整装整机制造培育、新材料和家居产业融合升级等独有产业发展需求,完善特色区域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展设备上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骨干龙头企业核心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带动同行业中小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支持制造业企业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支撑多元工业数据采集,提升异构工业网络互通能力,实现工业设备跨协议互通,跨系统操作。

专栏工业互联网建设专项行动

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以专项建设和依托骨干企业建设的思路,实现与各县(市、区)和廊坊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廊坊)纵向互联,横向与域内行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实现市级平台全面汇聚域内行业、产业数据,直观展示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以及企业生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宏观数据,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

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区域平台。鼓励富智康、维信诺、京东方等领军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向行业级平台、区域综合性平台转化。推进制造业整体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为行业和区域提供研发设计、设备联网、生产管控、能源管理、检验检测、供应链对接、产业金融等公共服务。积极谋划在廊坊布局1个及以上省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2.分领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支持钢木家具、保温材料、食品药品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以智能制造加快企业生产环节智能化转型,解决工艺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鼓励企业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跨领域协同研发设计平台,以网络研发凝聚创新要素,破解人才短缺难题,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生产制造之间的数据关联和集成应用。推广远程诊断、在线维护、设备租赁和抵押担保等服务新模式,延伸企业价值链,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专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生产制造智能化。支持钢木家具、保温材料、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生产装置及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普及推广可编程逻辑控制(PLC)、分布式控制(DCS)、先进过程控制(APC)等自动化技术和边缘计算系统。到2025年,全市数字化车间数量达到75家。

网络化研发设计。鼓励企业整合机械设计、电气设计、仿真分析等工业软件,实现项目管理、数据存储、标准件库、元器件库、通用件库的云端集成。推广CADCAPPCAEEDA等设计工具应用,发展云设计协同、互联网设计协同、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

产品服务智能化。推广工业大数据在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鼓励企业开展基于用户交互信息的大数据应用,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精准营销、全产业链追溯等服务新模式,实现在线快速响应、高效处理、跟踪管控,大幅提升用户服务体验和满意度。

培育智能制造标杆。在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对标对表率先将先进数字科技与生产和价值链融合的国际知名企业,结合全市实际开展建设经验复制,培育智能制造标杆。鼓励中粮可口可乐华北有限公司、北京虎彩装订有限公司、大厂金隅天坛家具有限公司等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效突出企业争创省级智能制造标杆,放大示范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制造标杆5家。


3.加速推进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聚焦工业设计服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鼓励企业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鼓励企业加强数据共享和共用,以数据流聚合跨实体制造能力,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和消费、制造和服务全面融合,促进社会制造资源广泛共享与集成。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面向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城市夜经济智能终端制造+物联网应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新模式。

专栏服务型制造示范专项行动

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工业旅游为主战场,鼓励美印科技等创新型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线上结对,实现龙头企业总集成、总承包,配套和服务企业开展共享制造、检验检测服务和节能环保服务,通过打通数据链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4.做强产业载体实现集群化发展

充分发挥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的火车头作用,建设智慧园区,以数字化推动主导产业规模化、集聚化、融合化发展,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集群。加强园区产业融合,推进一区多园,谋划建设机器人、智能穿戴、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等园中园。对具备生产要素循环利用关系的产业、数据、能力、要素进行集中布局,推动园内产业闭环循环,实现产业联动。积极谋求京津冀产业园区跨区域协同,加强通武廊数字经济战略合作,打通数据流,链接北京永乐经济开发区、廊坊开发区、武清开发区等重点园区,搭建跨区域线上产业合作平台,形成线上协调对接机制,抓实抓好优质项目增量引进。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以数字化路径壮大城市经济,加快培育数字商贸服务,做强数据信息服务,全面推动科创服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1.加快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

积极推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服务、法律服务、商务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网络化、专业化水平,助推数字经济发展。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深化行业应用,推动智能物流、智慧交通、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推动科技服务要素上云上网,实现服务要素网络聚合和数据融合,提升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能力。推动科技金融与创业孵化紧密结合,以智慧金融为主阵地,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技术研发机构,拓展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新业态应用场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助推楼宇经济数字化转型,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利用5GVR/AR8K视频等信息技术,实现会展议程、成果展示、商务对接和论坛交流等展会活动全程、全时、全要素云端在线,打造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国内知名云端展会品牌。

专栏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专项行动

数字航空服务:依托大兴国际机场的全球高能级枢纽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科技创新、智慧航空物流,推进航空服务业数字化,围绕航空核心部件、航空保障、机场运营和航空物流等领域,打造集研发、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航空科创服务全产业链。引进航司管理软件研发中心、民航及中航系研究机构等实体入驻落位,聚焦高附加值环节,布局航空部件及空管系统开发项目。

电子商务:引进支付、安全、信用、维保等第三方电商专业服务商,推动电子商务结算中心,提高全市电子商务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口岸免税店在大兴机场片区落地,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支持跨境电商保税仓、体验店建设,推行网购保税+线下自提模式。推动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智慧金融:推动金融机构实现“业务触网”、“服务上云”和“数据共享”。加大对线上产品、线上金融服务模式的投入,通过数字化渠道提供无接触式服务。支持发展数字化资管、线上理财和移动金融科技等金融新业态。实现前台精准营销,中台数字化风控,后台数字化贷后跟踪。

智慧物流:依托廊坊开发区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等智慧物流项目,将跨境电商保税区项目、京东集团华北(廊坊)云数据中心基地等项目与智慧物流中心一体规划同步建设。推动物流总部基地、物资智能仓储交易中心、物流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交易配送等业务上云上网。鼓励发展智能车货匹配、无人承运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依托临空经济区(廊坊)四流合一的全球供应链节点优势,以智慧物流整合供应链服务,建设智慧物流大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等应用,打造京津冀流量最大、网络最广的空港综合物流枢纽。

2.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

推进旅游、健康、家庭、养老、教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和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丰富服务产品供给,促进生活消费方式升级。聚焦文旅、健康、养老、商贸、教育等领域,促进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业态。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数字娱乐、数字体育、数字教育、数字文博、数字创意等新兴业态,丰富移动支付、无人零售、场地短租等新模式,积极发展在线医疗、在线旅游、在线教育、在线交通、线上办公、直播电商等在线经济。加速文化与信息科技融合,培育发展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网络原创出版等新兴文化领域。深入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鼓励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开展跨界服务模式。

专栏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专项行动

数字社区: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智慧社区样板,探索建立虚拟深度融合的数字孪生社区,鼓励社区建设智能基础设施,稳步实现信息发布、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社区事务网上运行。

数字文旅:依托霸州温泉、文安洼淀、大城红木等旅游资源和品牌优势,打造智慧文旅廊坊品牌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廊坊段的生态工程、文化工程、旅游工程同步,积极推出云游模式,通过超高清8KVR全景、视频、图片等形式,搭建网上虚拟景区。发挥大厂影视文创产业优势,加快三维渲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影视文创产业应用,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

智慧康养:建立统一的市民健康服务门户,建成一批智慧医院、智慧社康中心试点项目,推动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信息在医疗机构间共享。建设综合化民政业务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加快养老服务、医疗护理、助残帮扶、退役军人保障等机构网络互联、信息互通。

智慧教育:推进教育管理和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应用。完善智慧教育应用,加快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和教育数据管理,鼓励市场化培训机构加大云教室云课程和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学等教育培训新模式应用。

3.持续推进消费数字化升级

借势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契机,推进信息消费,拓展社交电商、直播带货、云逛街等消费新体验。鼓励推广新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带动更多商贸流通企业、老字号企业创新转型。在消费场景上,增强消费新体验,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VR/AR)、超高清视频技术,从图文视频场景向虚拟仿真场景扩展,拓展直播带货、短视频销售等消费新空间。在服务模式上,以宅经济等新形态为引领,从接触式向无接触服务迈进,从电商、外卖等特定领域向学习、工作、生活、商务等领域延伸。在终端载体上,由电视、手机、电脑等传统信息化产品向个人穿戴、汽车出行、家电家居等普通物品加快迈进,从传统信息产品向泛在物联载体延伸。探索餐饮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推动餐饮商户开展经营管理、营销推广、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改造

(四)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

以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按照一核三带九示范的总体发展布局,发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1.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

推进农业云平台应用建设,深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和农业大数据开发利用,以数据赋能农业生产和流通,推动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基于通感一体基础网络、北斗导航、无人机等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深入推广播种、除草、采摘机器人等新型智慧农机应用,发展精准农业、车间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开展遥感、固定观测和移动监测等一体化的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具有视频接入、智能管控、产品追溯、监测分析等功能的智慧农业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线上建立虚拟化技术服务队伍,有效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2.推进农村商贸数字化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行政村依托5G设施联通融合,形成实体村和虚拟村线上线下融汇、农产品进城上网出洋、农资和消费品下乡的发散型流通格局。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大型农业基地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特色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全力支撑北三县面向北京副中心做好农产品供应流通,中部城区(含永清县、固安县)面向临空经济区(廊坊)做好航食保障。推广田头市场+电子商务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营销模式,形成生产地经销商消费者监管方流程闭环。积极倡导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推进电子商务地方特色馆及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物联网技术手段提升冷链物流安全追溯能力,提升生鲜农产品流通全环节精细化管理水平。

3.做强农村信息服务

总结永清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数字农业试点建设经验,结合实际深入推进方案复制,实现双试点建设经验推广。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农业资源要素数据共享服务功能,增强为农民提供农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推动县、乡、镇5G网络建设,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物联网、互联网、感知网应用。建设农村服务大数据应用,发挥信息化手段助力作用,实施就业健康情况精准采集、收入资产情况精准监控,严防复贫返贫。推进农村多规合一、农房设计和农村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化。

专栏10 农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

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聚焦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水产、智慧种业、智慧新业态、智慧监管6大任务,实施农业农村大数据、智慧农业创新、智慧农业示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智慧农业监测预警、智慧农业人才培育6项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带动,强化推广应用,加速农业数字化进程。到2025年,打造10个规模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智能化覆盖率达到100%

(五)建设数字廊坊新型智慧城市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以建设促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构筑数字廊坊四梁八柱,推进数字廊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1.筑牢数字廊坊信息数据底座

部署建设全市统一政务云,夯实政务数据底座,建成全省首个包含信创云的市级政务云。建设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作为城市专题数据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应用的载体,为城市专题数据在三维空间和时间交织构成的四维环境中提供时空基础,实现基于统一时空基础下的规划、布局、分析和决策。建设廊坊城市大脑智能运营中心,提升经济预测、运行监测和城市运营状态的全局感知水平,形成治理数据底座。

2.建设数字政府服务城市发展

以数字政府促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治理体系,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推进各部门业务流程优化,推进行业管理、经济预测、统计分析等产业管理能力数字化升级,提升政务外网服务能力。创新行政审批政策措施,简化企业办事手续。推动建立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政务体系,全面落实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和网上并联审批机制,实现与全省电子政务系统充分对接。充分依托省级一体化平台,逐步扩大网上通办事项,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流程。优化政务骨干网络架构,做到放下去、接得住、办得好,让市场主体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大力推进乡村两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切实提升乡镇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能力和水平。

3.提升核心能力做强数字治理

建设完善市级互联网+政务平台,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构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智慧城市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赋能,有效放大数据催化剂作用,实现一数聚产。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覆盖全市的城市治理管理网络体系,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统一的城市电子码,实现码上亮证、码上预约和码上授权,实现一码通城

4.升级民生服务做优数字生活

聚力民生保障,突出以人为本,以惠农、惠企、惠民为出发点,统筹城市和乡村数字化升级需求,以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等智慧化应用为抓手,带动域内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服务等企业发展。持续加强智慧健康服务建设,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覆盖面,依托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积极培育壮大互联网医院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带动智慧医疗产业发展。鼓励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形式多样的智慧养老服务应用,推广远程生命体征检测等新产品,鼓励各种养老机构共创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助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实施服务到家计划,加快搬家速运、社区零售、电商配送等家庭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构建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到家网络,打造社区和农村便民服务示范点,推进社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六)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引领

聚焦夯实创新基础、扩大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成果转化等方向,凝聚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资源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型数字廊坊

1.打造超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

围绕大数据技术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聚集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快技术咨询、技术评价、技术转移、技术交易、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聚焦人才、平台、资本等环节,为创新平台建设提供支持。鼓励和支持科研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支持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依托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双创示范基地、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推动各类孵化载体向投资多元化、机制多样化、体系网络化、服务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展项目路演、项目对接、项目筛选、政策解读等科技服务活动,对项目技术新、团队优、前景好的入孵企业重点支持与培育。

2.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主观能动性,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围绕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通信终端制造等优势产业,扎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有效放大企业市场感知力,采用多种政策正向激励企业创新、反向倒逼企业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创新积极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扬企业家精神,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培育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创新政策统筹集成和有效衔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研发能力。

3.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秉持开放创新理念,汇聚各类创新资源,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引进知名院校、大院大所在全市设点布局,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重点支持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探索科技资源共享、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流等多种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顺畅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路径,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培育多种类型的技术转移人才。面向京津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开展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活动,结合企业需求,定期聘请外部专家开展技术诊断、技术咨询和技术成果推介,形成常态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机制。

专栏11 数字经济创新引领专项行动

京津+雄安+廊坊数字技术协同创新。鼓励京津、雄安、廊坊共组创新团队,引进北京和雄安在隐私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应用等领域技术成果,围绕全市大数据、新型显示和通讯终端制造等优势重点产业,开展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通信专用芯片、宽/窄带融合无线专网通信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研发无人机管控系统装备,大功率LED封装及散热新技术,数据要素解构、数据流通产权保护等技术研发。

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有效发挥华为、有研国晶辉、阳光硅谷、世维通科技、汉王制造等一批领军科技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锻造从上游电子专用材料、中游新型电子元器件到下游终端制造的创新链条。针对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发展,重点研发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太赫兹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

(七)夯实数字廊坊发展基础

加快数据采集、融合、共用和共享进程,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新型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数据安全,夯实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1.建立现代数据资源体系

出台数据信息采集规章,明确政务数据普查对象,对政务信息资源相关的系统、数据进行全面普查及盘底,明确数据资源的采集、共享、更新等要求,依托通感一体网络开展数据采集。推动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社会信用、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等多种数据源的基础库整合。有序推动垂管部门业务系统数据互联共享,为业务应用提供系统、纯净、标准的数据资源。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深化数据分析,对数据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分层建模,推进数据字段原子化,实现一数一源,确保数据准确、完整、可用,以数据共享促进流程优化、业务协同。选取社会保障、教育教学、交通管控、环境保护、安全防控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推动政务数据跨地域、跨领域互认。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力度,建立分行业、分场景的可控数据开放机制,优先开放民生密切相关、社会迫切需要、经济效益明显的公共数据,安全有序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和开放应用。

2.建设新型数字应用设施

依托双千兆建设工程。加强数据中心、CDN(内容分发网络)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部署,依托电信运营商、专业CDN服务商,逐步扩大CDN网络覆盖范围。提升通信业务出入口能力,推动光纤、无线、5G网络的冗余化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推进全市物联网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依托全国首个5G+智慧管廊,支持临空经济区(廊坊)对标雄安新区标准开展建设,扩大智慧灯杆、智慧铁塔、智慧道路等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形成适应现代化物流标准、满足市政规划要求、支撑经济和民生服务、兼顾数据采集和传输的综合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河北),以新奥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二级节点为龙头,建设一批行业二级节点,力争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区域性示范。

3.确保数据信息安全

与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应用同步,筑牢数据安全屏障。加强风险感知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实施动态管理、持续监测和主动防控,针对性挖掘和防范数据生命周期各环节安全风险。根据安全需求和监管要求,动态调整安全策略和技术措施,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安全、可追溯、防篡改,为数据安全共享、可用不可见,可见不可取提供技术保障。加强数据权限管理,完善数据权限审批流程,明确审批环节、审批部门、审批时效等要求,确保政府牢牢掌握数据管理权。完善数据隐私保护、安全加密、调用异常监测、安全隐患应急处理等机制,全面提升全社会数据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六、保障措施

锚定规划目标,着眼任务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实施机制,制订政策措施,凝聚形成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建设五个廊坊、争当三个排头兵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市级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协同发展。对照省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协调小组,细化责任分工,拟制推进方案,推动工作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成立市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委员会,联系对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会等方面专家,以专家咨询委员会或专业智库形式,会同主管部门定期会商研讨,针对推进过程中重大关键问题组织开展专项研究,为产业规划、技术攻关、招商引资、政策制定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撑。形成上下贯连、横向成网、协同并进、互为支撑、凝聚合力的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

(二)实现跨域联动发展

1.加强部省市联动

进一步深化部省市合作,加强部省市联动推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重点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数据中心布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大项目立项等方面支持和政策支撑。

2.加快京津冀跨域协同

要以数字经济做大做强为目标,跟踪雄安新区建设进展,组织市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开展产业链互补、产业链招商、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团队集聚等工作。跟踪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动向,及时修订完善全市京冀和雄冀交界地区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结合全市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与周边地市行业主管部门、重点企业、协会学会等部门、实体和载体开展深入对接,谋求全市获得数字经济更大发展空间。

3.强化政企协同

积极对接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等国家级社会团体,有效发挥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等平台载体作用,谋划成立廊坊市数字经济联合会,以社会机构为桥梁链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加强对富智康、维信诺等域内领军企业帮扶力度,实施一企一策专项帮扶,助力企业破除发展障碍,以广大中小企业为主战场,用好用足技改帮扶等各类政策手段,加快新兴企业培育,形成一批隐形冠军瞪羚企业。鼓励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平台载体完善功能,探索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融合链接,实现企业服务机构、数据、业务三大协同,提供涵盖公众端、企业端、政府端、管理端的云端化线上综合服务。

(三)科学统筹要素供给

1.加强数据生产要素供给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基于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从制度机制和数据要素两方面发力,围绕数据生成、确权定价、流通交易、安全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在国家、省政策框架下,探索制订数据要素供给、需求、配置的规则体系,研究符合全市实际的数据交易政策制度。加强行业、领域、管理等公众知识沉淀和数据积累,依法依规有序向骨干企业、社会公众开放。鼓励大数据、新型显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制备、软件与系统供应商和服务商积极加入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服务,实现以数聚产和以数促产

2.加强金融和财税支撑

积极对接省级主管部门,争取省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对数字经济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做好市、县两级数字经济发展相关资金保障工作。在国家、省政策框架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支持力度。鼓励发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推广环境权益、生态补偿质押融资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为辅的支持机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完善政府购买云服务、大数据服务、信息安全服务等配套政策,依法依规支撑本地供应商发展。

3.做强人才团队支撑

加快应用型人才团队培养引进。有效发挥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遇,大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以项目引才路径实现人才团队引进与数字经济招商引资联动并进,以产业引才路径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团队培养,并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践融合共进。完善医疗、教育、社保等人才发展环境要素支撑。加强传统劳动力数字技能培训,提升数字化素养。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环境,建立人才分类分级评定标准,落实突出人才优惠补贴待遇。

4.优化要素配置

依托亩均论英雄改革行动,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用地30亩以上规下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开展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增加值污染物排放量、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等指标综合评价。科学划定优先发展类、鼓励提升类、帮扶升级类、倒逼整治类企业和项目,在用电、用气、用水、用地、排放、上市、融资、税费等方面制定差异化产业政策,完善激励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以腾笼换鸟推动筑巢引凤,进一步优化产业要素分配,用好用足资源禀赋,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四)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各部门在创新工作推进和管理机制同时,积极鼓励企业依法依规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机制和模式创新。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强市场化运营项目的监管和跟踪评估,实现动态监管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以建章立制确立统分结合、职责明确、协调顺畅的工作格局。制修订跨部门数据采集、共享校核、数据公开、数据治理管理规章,结合实际实施电子文件和大数据标准化行动。积极探索政府规划、政策引导、资本参与、注重质量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模式,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商业化发展。有效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和数据资源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专业化集成商与待升级企业组成联合体,探索集成商参与企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建设,出资入股改造主体,实现新增利润共享,长远利益分成的细化路径。



上一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 下一篇:工业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的通知

要 闻查看更多>>

会议通知查看更多>>